相隔1800多公里,两封家书“相遇”了
这是一堂特殊的教育课——
武警第二机动总队某支队课堂上,2小时的课紧紧围绕着2封家书展开,包括了2个教学地点,由2位教员共同完成。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两封家书的作者,一位叫王建川,另一位叫徐木生。在信中,他们一个写下:“战士的决心早已融进枪膛,为了祖国,我不惜血染战旗……”一个向父母诉说:“哪怕是鲜血流干,我也甘心情愿……”
是家书,也是绝命书。多年前的一场战斗,两位年轻人在不同时间地点写下这些激扬的文字,毅然走上战场。战争结束后,他们有了一个共同的身份:革命烈士。
后来,这两封家书分别被家属赠予部队。其中一封,收藏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另一封留在老部队,跟随一代代战友辗转移防。
岁月不居,初心未变。这一次,在武警第二机动总队某支队,两封家书同时展现在官兵面前——
支队史料文物室,上等兵周恩瑜念出徐木生烈士给远方父母的留言,倾诉着一腔热血;军事博物馆一隅,讲解员赵楠诵读王建川烈士的信笺,诉说着无悔信仰。
从部队营区到首都北京,两封烈士家书跨越1800多公里,在一块屏幕上“相遇”。这堂教育课,线上线下同步进行,给支队官兵带来了耳目一新的学习体验。
这场“隔空联动”背后,是该支队对传统教育资源的深刻挖掘和精心设计。一段时间以来,该支队联合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共同建立常态化联教共育机制,在党史军史学习、人才交流培训、思想政治教育等方面展开合作。
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是国家一级博物馆,拥有丰富的史料和文物资源,是部队官兵学习党史和军史的一座宝库。该支队历史悠久、战功卓著,也是军事博物馆了解一线官兵所需、汲取胜战之力的重要平台。
“这一机制,蕴含着我们和军事博物馆双方携手并进的愿景,也承载了我们紧跟时代需求、着力铸魂育人的共同追求。”该支队政委王涛说。
曾经,一位教员、一份教案,就能组成一堂教育课;如今,官兵的“第二课堂”“移动教室”和“客座讲师”越来越多。这一次跨越千里的教育联动,给双方带来了一些意想不到的启发与惊喜,也让部队思想政治教育焕发新的活力。(于若恒 本报特约记者 雷 彬)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