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才致精 博“碳谷”梦
(相关资料图)
科技成果转化是一种创新走向另一种创新的过程,也是一个人才团队长年累月辛勤耕耘的结果。
“搞实业、做创新不是一朝一夕之功,一群志同道合的人持久地做一件事情,才能在细分领域中持续保持领跑的位置。”在湖南金博碳素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廖寄乔看来,各类人才都要有广阔的干事舞台和成长空间,让他们大胆想事、用心谋事、放手做事,未来才能堪当大任、大有可为。
2005年6月,中南大学在湖南省益阳市组建金博科技产业基地,重点解决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科技成果的转化、碳/碳复合材料民用化制备过程中的技术瓶颈两大问题。选择落户益阳,廖寄乔对当时的场景记忆犹新:“益阳能够提供好的孵化空间和配套政策,给了我们极大的支持,让我和我的团队感受到了满满的热情。”怀揣事业梦想,阔步奋勇拼搏。历经10多年的发展,金博碳素不断攻克民用碳/碳复合材料制备与产业化应用的关键技术瓶颈,牵头制定了 5 项国家行业标准,填补了民用碳/碳复合材料国内市场标准空白,生产的碳基复合材料产品在太阳能单晶硅和半导体单晶制造热场系统市场占有率全国排名第一,公司成为沪深两市“民用碳/碳复合材料第一股”。
“我们的创新都是原始创新。”廖寄乔表示,企业的业绩天花板由企业的创新创业能力决定,由人才决定。在金博,不管是管理人才还是一线技术人才都能获得行业内领先的薪酬保障和畅通的上升通道,公司成立至今,企业的高管和核心人才从未有过流失,“稳定”也成为金博人才团队的特性。2020年,由董事长廖寄乔主动提出,金博碳素开展从上至下覆盖核心创业团队和基层骨干员工的第二次股权激励计划,新进的员工中就有人拿到了股权激励计划的股票。如今,公司很多优秀的员工,都是伴随着企业的发展,一步步成长为独当一面的人才。
毕业于益阳市第一技工学校的黄可胜,2008年8月入职金博碳素,成为普车岗位一名工人。在企业人才制度的激励下,在身边“技术大咖”的指导下,她十几年如一日钻研业务技术,成长为同事们口中的“黄师傅”,一跃成为公司技术含量最高、集聚顶尖技术高手的机加工车间主任。她带领她的团队不断创新工艺流程,不断改进生产设备,提高了车间工作效率,保障了公司产品质量。由她牵头开发的多项加工技术,缩短了产品的生产周期,提高了原材料的使用效率,显著降低了产品的制造成本。2022年,黄可胜作为一线技术人才代表,走进了党的二十大会场。
和谐奋进的企业文化,良好的职业上升空间,也吸引着本地人才的“回流”。35岁的石磊,2011年大学毕业后就回到家乡,加入金博碳素“大家庭”,历任技术开发部技术助理、技术员、技术主管、副部长等职务,先后与公司技术团队一起完成重点项目与奖励11项、起草行业标准3项、申请专利31项。曾在沿海地区工作的贾宇,拥有丰富的大企业工作经验,选择回家乡发展后,在金博碳素续写了人才与企业的“双向奔赴”,已成长为公司一名优秀的中层管理者。
“益阳不仅提供了企业家实现理想抱负的舞台,还通过加大引智工作力度,强化对企业人才的肯定与激励,围绕产业链完善人才链,综合创优营商环境。”金博碳素总经理王冰泉说。近年来,益阳市委市政府越来越重视产才融合,集中资源力量,聚焦重点产业、重点领域的“高精尖缺”人才以及高校毕业生和技能实用型人才,聚焦产业链建强人才链,实行靶向引才、精心育才,出台了“人才新政25条”和“产业人才引育留用20条”,也为金博碳素的科研团队招才引智提供了政策支撑。滕向桂就是通过校企合作、人才引进,成为公司科研团队的一员,不到两年时间,就享受到了益阳高新区的人才政策红利,并在益阳买了房,妥妥当当成为了一名新的益阳人。
突出科技优先,放胆自主创新,让金博碳素时刻保持“先锋在线”。当下,沿着黄伯云院士的研究方向,以廖寄乔领军的金博碳素人才团队,正锁定推进碳基复合材料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激发高技能人才、青年科技人才、专业工匠人才的活力与热情,立足益阳大地培育新材料千亿级新兴产业集群,坚定地朝打造中国碳谷的目标阔步迈进。
标签: